首  页  |  本馆概况  |  新闻快递  |  群文活动  |  非遗保护  |  高坪文学  |  艺术名人  |  免费开放  |  美术馆
 
 
高坪文学 您的位置:首页 >> 高坪文学
程耒 | 大巴山里的年味
双击自动滚屏      添加时间:2025/4/21      浏览次数:13      信息录入:admin      【字体:
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户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恰似为大巴山的新春量身而作。杀年猪、熏腊肉、磨豆腐、贴春联、守岁拜年......繁琐的规矩与禁忌中,藏着代代相传的温情。柴火灶上的腊肉滋滋作响,香气混着鞭炮的硝烟漫过山谷;归乡的游子踩着积雪推开家门,未及卸下行囊,先被一桌团圆饭的热气模糊了眼眶。年味,是刻进骨血的仪式,更是跨越山海的牵念。

  (一)丰收岁里迎新春

  “胡萝卜,咪咪甜,看到看到要过年。”童谣一响,山里的年便悄然苏醒,屋檐下挂满腊肠,石磨吱呀转动,雪白的糯米浆顺着凹槽淌进木桶。长辈们把磨制的汤圆、豆腐、魔芋,酿造的米酒,熏制的腊香肠和猪脚等准备到位,长辈们带小孩子去街上添置一些过年用的年货,买些新衣服、新鞋子、糖果、瓜子、火炮、烟花等。祭祖是头等大事,坟前铲净杂草,燃一盏长明灯,袅袅青烟中,家训与思念随风绵延。腊月二十三“送灶神”,长辈们用大碗盛装煮熟的猪头肉,抹上蜂蜜或者白糖,让灶神吃了这些贡品之后嘴巴黏黏的,黏住灶王爷的嘴,祈愿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为了迎接的除夕夜守岁,长辈们要准备充足的柴禾,也有专门挖较大的枯桩备守岁用的柴禾,有大树桩烧三天三夜才烧完了的。写春联、贴春联也是一件有文化又喜庆的事,长辈们写春联我们小孩子在旁边看稀奇、看热闹,后来才明白写春联贴春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里面。多年后,当我提笔写下第一副工整的对联,才懂得那一撇一捺里,藏着一脉相承的郑重。后来,写春联贴春联成了我们过年准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。


  (二)喜气洋洋乐团圆

  除夕的丰盛,需用四季光阴酿就。一桌团年饭映照着大家喜气盈盈、幸福快乐的样子,一桌好菜是给回家团聚的亲人做的,也是展现自己一年的收成收获,长辈们一点也不含糊,从大清早就开始忙碌,有些菜品要提前清理、慢炖,才能煮出味道来。饭上桌,长辈的念叨也如约而至:“鱼要留头尾,年年有余;圆子盛满碗,团团圆圆。”院子大的团年饭更有仪式感,他们各自都出一些拿手好菜,拼出满满的一桌菜肴,我最喜欢这样的气氛,可以品味不同的厨艺和美味佳肴。

  除夕夜守岁,大家欢聚一堂,迎接新年。记忆中有点岁火、守岁火、放鞭炮、看春晚,一家人围着火塘,愉快轻松的聊天,述说着以往的故事,笑谈明天的期许,偶尔也有人过来串门聊天,直到火炉的柴禾由大树根变成红红的火石子。火塘里,粗壮的青冈木烧得噼啪作响,铁壶嘴喷出的白雾裹着茶香,父亲的故事从包产到户讲到改革开放,从祖父辈的苦难岁月讲道新社会的繁荣,旧岁与新年在火光中悄然交割。火塘处,糖果甜蜜入心、汤圆软糯入口、大人的话语也入耳。长辈们要给小孩子取压岁钱,压岁钱取到手里就特别亲切又兴奋,母亲防止我正月里把压岁钱用了(正月不流财),特意为我在口袋处用针线缝了几针待正月过后才打开口袋。

  凌晨时分,哥哥姐姐去门外放了鞭炮,长辈们点燃几注香依次去堂屋拜了祖辈先人,在地坝头拜了各路神仙,回到厨房拜了灶神爷爷……我蜷在火塘边,听着柴火渐弱的哔剥声,任由《难忘今宵》的旋律载着睡意沉入梦境。

  大年初一清早,家人及早起床洗漱(不能洒水在地上),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先后去敬拜长辈和祭拜已故亲人。出门时,长辈反复叮嘱,记得捡一些干柴回来哟,毕竟那个年代是缺少干材烧火煮饭,寓意空手出门,抱财回家。外出敬拜的时候,亲戚叔辈都会招呼去他们家玩耍或者吃饭,还要给我们兜一些花生、糖果之类的回来,大都是吃饱了、耍够了再回到家里。

  正月里来,走亲访友、相互串门,一派喜气盈盈的样子,走亲戚、拜长辈既是联络感情又是表达祝福,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,远方客人兴高采烈的拱手祝福,小院落顿时就热腾起来了,长辈们在喝茶与嗑瓜子中谈论自己一年的收获、冷暖、情感以及新年的展望。走亲戚要吃饭,长辈们要喝酒,小孩子要红包,亲情友情在这里汇聚和流淌。小时候,我走的亲戚人户比较多,七大姑八大姨、还有长辈的长辈,加之我体弱多病,爸爸妈妈祈福我健康成长便找了好几个干爹干娘,每年都给我准备了三件礼品去他们家拜年送祝福,懵懂的我常常不知道怎么作揖拜年而弄了一些笑话出来。过年期间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、拜了多少亲戚,还好一边走路一边玩耍,也忘记了辛苦,想到了亲戚家都有丰盛的食物、热情的招待、快乐的玩耍,还有很多新奇事物,让小孩子对走亲戚送祝福充满了向往和热切。


  (三)欢天喜地过小年

  在浓烈的节日氛围中,很快就到了节期的正月十四,也说明春节也过得差不多了。一家人热气腾腾的准备好美味佳肴,邀约亲朋好友一起吃饭喝酒,似乎抓住过年的余热享受一次美好的团聚。这一天,听说临近的地方还有喝亮眼汤、试花灯、拜临水娘娘等,长辈给我讲过正月十四这一天为“临水娘娘”的诞辰,她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,是农村妇女们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。

  正月十四“赶疙蚤”最是童趣盎然。因为山区经常有疙蚤,加之蚊虫鼠害等,一家人利用迎新除旧的时节,把晦气的、忌讳的东西放到远远的地方,然后在高山上点燃烧掉,既是小孩子的玩耍的乐趣,也承载着长辈们驱脏除害的意愿。邻家的几个小伙伴吃过早饭后,就开始忙碌起来,要去山里砍“瘪啦子”树枝(燃起来还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),他们拖回来后搭建一个担架式抬杆,把床垫用的稻草以及易燃干草来垫底,然后把“瘪啦子”树枝放上面,再用细绳来回栓牢固,通过小伙伴的精心打造、用心包装,一个负荷满满的双抬杆就布置妥当,等待合适的时间点,找两个身体结实又可靠的小伙伴抬运起来,其他小伙伴围在四周小心翼翼地当帮手。小伙伴抬到了高山上后,训练有素地齐声喊那些熟悉的话语(“疙蚤公、疙蚤母,对河请你过来吃晌午(午饭),酒也有、肉也有、胀得地上滚起走”……)。火堆在崖畔燃起,火星随风散作流萤,仿佛连冻疮与挨骂的委屈都烧成了灰。把这个瘟神给某某送达,等点燃的柴禾完全熄灭以后很有成就的手舞足蹈地回来了。


  (四)载歌载舞闹元宵

 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,又称为“上元节”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夜间燃灯、放烟花,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因与春节相接,热闹非凡,其乐融融,想起了唐朝诗人卢照邻《十五夜观灯》“锦里开芳宴,兰红艳早年。缛彩遥分地,繁光远缀天。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”

  这一天,要煮汤圆吃汤圆,红糖芯子渗进糯米皮,咬一口便甜到心底。灶台上,大人小孩都齐上阵,汤圆和得大大的圆圆的,汤圆中心还要加入红糖,在柴火的热烈加持下,一个个汤圆浮上了水面上,惹人心花怒放,加之香甜醉人米酒或土鸡蛋作为调剂,一个个汤圆丝滑入口、软糯香甜,大人小孩都享受在美味的幸福中,那首欢快的歌曲也跳了出来:卖汤圆卖汤圆,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,吃了汤圆好团圆,卖汤圆卖汤圆,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……

  放孔明灯的习俗由来已久,寄托把自己的心愿和祈福盼传递给天神,带来美好的祝福。长辈们帮我们做好了孔明灯,我用火柴将孔明灯的灯蕊点燃,“嚓”的一声火柴亮了,那橙红色的光在小棒上舞蹈跳跃,我的心好像也被点燃。我把孔明灯轻轻拎起,用了些力气放到空中飞了起来,那微弱的红映照在孔明灯轻薄的外套上,艳丽得夺目绚烂,就如一轮太阳,冉冉升起,如同我心中的希望,在孔明灯光下欣喜若狂又蹦又跳。

  正月里,每天都很忙碌很充实,是多么热闹、生动有趣和充满诱惑刺激的事,每天都有欢乐有回忆,感觉是一年中幸福快乐最多、收获感想最多、记忆最深刻的一段时光。大家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对旧岁的告别与怀念,对新年美好的祈福和期盼,是生命情感更迭的升华,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

  大巴山的年味,从来不是旧时光的标本,而是活着的故事,一年年续写新的篇章。正如长辈的祝酒词:“在团结中集聚力量,在欢乐中争取更大的胜利,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”。
 
 
| 收藏本页 | 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  上一篇: 刘斌夫 | 李白一生四次婚姻四位夫人
  下一篇: 刘顺洪 | 在文字中探寻心灵的归处——对刘期荣《走出大山》的个体解构
 
相关阅读:
杨明强 | 定风波•彭州书香(外一 (阅读12次) [2025/5/6]
从绝望到重生:一位脊髓损伤患者的求医路 (阅读10次) [2025/5/6]
袁天文 | 阆中石犀牛的千年守望 (阅读7次) [2025/5/6]
蔡长宜:四月诗话计日筹(2025,计三十四曲) (阅读11次) [2025/5/6]
范一尘 | 在织锦诗韵里寻找精神原乡 (阅读12次) [2025/5/6]
 
 
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器,在1024*768屏幕分辨率下浏览本网站
版权所有 高坪区文化馆 (C)2008-2013 www.gpwhg.cn,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0817-6015603  地址: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永丰路二段   邮编:637100   川公网安备51130302000207号   本站访问量:4704577   蜀ICP备2023029787号-2